徐远志
当战鹰呼啸飞过天空,当东风快递精确抵达,当装备列队接受盛大检阅,作为国防领域的一名科技工作者,总会油然而生振奋与澎湃的心情。在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,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的焦宗夏院士团队,研制的新技术及产品应用于十多个装备型号。身为团队的骨干成员,为祖国国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,我倍感自豪。
1、奉献国防事业的干劲
在我求学及工作期间,导师焦宗夏院士时常教诲要面向国家需求、解决实际问题。多年来,我以该指导思想引领学术研究,以热烈的干劲投身到国防装备的科研工作中。
飞机的机翼舵面由液压系统驱动,液压管网就像全身血管,一旦振动过大,将导致损伤漏油故障,舵面、起落架等作动系统就会失去动力,影响飞行安全。从实际需求和问题出发,我持续研究液压系统的振动抑制技术,深耕该领域十余年,服务厂所,扎根一线,技术成果及产品应用于多个型号飞机、无人机。
2、创新解决问题的巧劲
面对领域难题,科研道路蜿蜒曲折,只有创新的思维与理论,才能真正解决难题。
飞机液压系统对于减振效果、重量体积、可靠性等都有极高的要求,传统的振动抑制措施难以满足。焦院士带领我发明了一种气液耦合式流体脉动消振器,国外飞机无相似装置,为国际首创。该成果转化航空产品,已批量装备最新战机,大幅降低液压系统振动,极大提升了装备可靠性。这是一个正向的、从0到1的创新过程。
3、不放弃不言败的韧劲
科学研究和型号攻关的过程中,不可避免地会有迷茫与瓶颈。因此,需要有一种韧劲,从心底不服输、不放弃,就像攻克山头一样,一次次发起冲锋。
飞机液压刹车系统遇到振动问题,面临失控风险。接到该攻关任务后,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未找到思路,研究陷入迷雾。正如该型号的副总师所说,这是一个业界多年未解决的难题。瓶颈期只有大量艰苦的探索和积累工作,才能触发质量互变。经过一年多的求索,在某次出差途中联想到荡秋千的场景,触发灵感找到了解开谜题的钥匙。由此揭示了振动机理,提出改进方法,彻底解决了型号问题。
4、坚持实践育人的恒劲
秉承所在团队“服务重大需求、立志空天报国”的培养理念,通过参与型号任务攻关,激发学生实干品质与科研热情,培养学生敢于啃硬骨头的拼搏精神和空天报国的理想信念。我带领学生长期与航空厂所一线技术人员、工程师协同工作,坚持学以致用、在干中学。所带的博士生在校期间参与多型飞机的任务攻关,发挥了重要作用,并获北航优秀毕业生称号,毕业后就职于航天院所。
八十年前,先烈们救亡图存、前仆后继,中华民族重新崛起;八十年后,祖国尚未统一,国际形势风云再起,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亲历。九三阅兵是对研究成果的检验,更是对我们报国精神的激励。在国防领域,有众多北航师生正埋头做事、攻坚克难、贡献青春与聪明才智。我辈奋发努力,勇毅前行,为祖国国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