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· 院庆专栏 · 院友天地 · 我和自动... · 正文

我和自动化学院的故事

点滴回忆——于风仙

2014-10-24  

  原308教研室 于风仙

 

我院第一台倒立摆诞生史

 

        80年代初,院里很多中青年教师都在准备考研究生或出国。一天,王振钧教授见到我说:“你现在没有时间念研究生,但是可以做现在控制理论界很热门的课题---倒立摆系统研究。” 并介绍给我一些资料。我很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建议,并向主管科研的教研室主任宋子善老师做了汇报,他十分支持我。不久,宋老师恰巧去香港开会,给我带回一本厚厚的关于倒立摆的资料。该资料称:“倒立摆是现代控制理论的典型实验设备,标志着大学控制理论学科实验室水平。”

 我用很短时间把这些资料消化后,有了基本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。此时,徐鹤年老师出国时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导师来北航做学术报告时,也介绍了倒立摆在高校现代控制理论教学中的重要意义。这更坚定了我研究此课题的决心,立刻就与当时实验室主任汪声远老师研究,定下了这个课题,并组成了研制小组。当时有我、汪老师和杨惠华老师,他们二位负责硬件机械部分设计、绘制图纸和加工,我负责理论分析、建模和控制器设计,工作很快开展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 开始想的很简单,但万事开头难,我们谁也没见过倒立摆,只凭书上的简单模型进行设计。没想到这个简单设备,杨老师竟画出一二十张图纸。当送去加工时却为难了,仅倒摆小车导轨的加工费就需500元,相当于当时实验室一年的经费。无力支付如此昂贵的费用,只能另谋出路,汪声远老师提出用角型材制作导轨,宋子善老师又为我们献出珍藏多年的测速电机和高精度电位计。当其他元部件在车间加工完后,我们开始了紧张的安装、建模、测试,机械部分总算完成了。剩下的就是控制器的电路部分研制了,由于经费短缺,我们仅制作了一块功放板,其它模拟电路部分借用现有的模拟计算机中的部件,这样既省钱、简单又便于调试。

        一切准备好后,开始整机调试。现在还清楚地记起调试的头一天,刚一通电,这小小的倒立摆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,哗地跑到那头,又哗地跑到这头,用手都拉不住,我们内心十分紧张,但耐下心来坐下分析,一致认为:结构上没问题,问题出在建模的准确度上。因为这是多变量非线性系统,有关参数测试不够准确,尤其是非线性的线性化更是如此。于是我们停下来,反复测试改进。这时邱红专、马晓燕也参加进来了,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,终于在83年一天在原6号楼三层北边308实验室里调试成功了。当时有小邱、马晓燕和我在场。大家十分高兴,手舞足蹈,高喊我们成功了! 并招呼一些人观看。

这小倒立摆也怪,一旦调试成功后,运行非常稳定,有时自己运行很久都相安无事,有人好奇用手打它一下也不倒。说明它不但稳定性好,抗干扰性也不错。证明我们的参数测量足够精确,使它从一匹野马,变成了一头驯服的小毛驴了!但是当时对它的重要性并不被在意,所以我们既未对外张扬宣传,也未作为成果上报,只是写个工作总结和实验指导说明书,并作为自制实验设备放在实验室里而已,不时也有人来参观一下。后来,在一次上海校际会议上我才知道,我国自制倒立摆第1台是西安交大冯祖仁研制的,采用模拟式控制器。第2台是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蒋老师在冯老师的基础上,采用8086单板机实现了数字式控制器。而第3台就是我们这台了。我们北航这台倒立摆是模拟式的,其特点是完全自己设计、制造、调试,且利用了实验室的模拟计算机,更适合教学应用,会上得到外校老师的赞扬。开会回来,我向教研室和系里汇报了这种情况,系里建议我们向学校申报教学成果奖,于是获得1990北航教学成果2等奖。

        根据研究生《线性系统》课教学实践需要,在院科研处资助下,我们又与江苏栗阳教学仪器厂合作,研发了二级倒立摆产品。为系内外8届硕士研究生开设了《线性系统》实验课,编写了实验教材,受到学生欢迎,也为系内外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提供了科研条件,并荣获1997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。

        在倒立摆研制过程中,曾得到西安交大冯祖仁老师以及清华蒋老师大力协助。在仿真方面得到原305郭云芳老师,陆金保老师的无私帮助,那时的大协作精神真好哇!

        此后,有些老师对倒立摆课题继续进行开发。但可以无愧地说,这第1台倒立摆的研发成功,为以后的各种倒立摆研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

我系最后一台模拟计算机

在八十年代,模拟计算机是搞飞行控制等一切动态系统仿真的重要工具,它有当时数字计算机不可取代的重要功能.它编程快,一个大系统仿真只需几天即可编完,而要用数字计算机则需一个月左右的时间,且要有专门的计算机编程人员完成,一般人还很少能胜任的。

当时6号楼一层305转台实验室有台大型模拟计算机,是北京无线电一厂生产的,三台机柜连座,相当于三个大冰箱大。照片是我与马军正在承担航天三院某型号高度通道仿真任务,是大301主任张洪钺老师出国回来后到实验室看望大家时照的。后来,随着电子器件的晶体化、小型化到集成化,305又买了一台20阶模拟计算机,与前面的功能一样。但体积小了很多,仅有冰箱一半大,可放在实验桌上。不久,张洪钺老师用世行贷款的一个设备与305交换了这台小型模拟计算机,放在了301实验室。后来,他们也不用了,就被我收编了,因为我带学生常做仿真。这台小型高阶模拟机,一直放到三系从六号楼迁到新主楼,才彻底被淘汰,送到院物资处。作为伴随我多年的老朋友,我感到十分惋惜。

这就是我系最后一台模拟计算机了。它已完成了历史使命,不得不彻底休息了。

在我院庆祝60周年之际,不但要怀念那些为三系做出贡献的老人,也要借此机会,为那些带有时代特征的为科研教学做出不朽功绩的设备,说声:谢谢!我们要永远记住这历史时代的符号。

 


 

20148月)

上一条:献给302的老教师们——袁梅

关闭

版权所有: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